我穿汉服至今也有四五年了,眼看着汉服由一个不为人所包容的异类然后慢慢为人所熟知,心中也是感慨万分的,其间不但有前辈的努力付出,是他们忍受了无数的白眼,还在不断的宣传汉服,才让人慢慢的接受了汉服的存在,甚至加入了复兴汉文化的队列当中。正是一代代的付出,才有了现在的汉服圈,现在穿汉服的人也越来越多,想起曾经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本来应该是十分自豪的,但是不知为什么,现在我越来越有挫败感。
我们这些穿汉服的人,是不是还有资格自称一句同袍?
现在的汉服圈,也不再那么纯粹了, 我穿汉服,大概五年左右。不算老,也不算新,恰逢那个时候汉服刚刚由网络,慢慢步入现实。我也比较幸运地搭上了那个末班车。看到了老人的思想和付出。也看到了新人的变革与创新。 曾经的汉服理论几大支柱,也渐渐为人所遗忘,民族精神再也没人敢提了,文化复兴也只是口头上的一句口号了。我不知道还能剩下什么?甚至我有时候都在想,老吧主的死,天雄君的死,是不是因为和这个时代这趋势不同所以淹死在了这茫茫的时代浪潮之中。
早几年的那些前辈真的是可以配得上同袍这个称号,忍受的压力也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所以他们不仅是汉服爱好者,更是汉服复兴者,甚至是革命的人,他们革去了一些旧有的认知,重新在心底里把汉族当成这个世界上第一等的民族,这就是这个民族的自信被重塑起来了。
直到后来的某一天,那些高喊着复兴汉族口号的人不见了,被换了一个名头,叫做皇汉,我承认皇汉中有很多偏激的人,但有没有人知道有多少人是被皇汉的。一样事物的复兴他要有新人的新鲜血液和新鲜思想,但不代表他的核心理念是能够被随意篡改的。在汉服这个圈里,老人会被斥为倚老卖老,只有小鲜肉,小萌新是对的。
这就是汉服圈第一个乱象,新人猛如虎
当穿汉服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很多其他圈子的人也慢慢注意到我们这群人,COS圈,摄影圈,古风圈,等等等等。。。。
其他圈子里的人来了之后,带来了好的方面,也带来了坏的地方。像现在这几年比较流行的汉服摄影。其实不就是以前的古装影楼摄影吗?只是换了件衣服罢了吧?核心的本质还是没有改,一定是山中的某个仙女或者什么精灵之类的设定,然后一定要仙,一定要在水里,一定衣服要很飘逸,你确定这样穿日常?你确定这样能够算是在复兴汉文化吗?其实这就是cos+古风+摄影,关汉服什么事?而且往往这种人买了衣服只穿个一两遍,然后就把它出掉,那和那种租赁影楼服装有什么区别?这种行为对汉服没有一点积极的影响,反而衍生出了汉服娘这种诡异的称号,也同时是这群人高喊着穿汉服不是cos,然后各种去要求别人符合这种画风以及自己也在屡践这种行为。难道不可笑吗?而且这种人最惹不起了,说赢了你是直男癌,说输了你也是直男癌,无论赢或者输你都不占理,而且惹了一身骚。啊?这种人往往我们称作小仙女,玻璃心等,顺带提一句,这种小仙女古风圈最多了,心里装的都是一些大将军的柔肠百转的故事。所以千万不要去击碎他们的幻想。
接下来说一说商家,现在那么多诡异的配色,纱制的裙子,根本经不起日常来穿,甚至很容易洗破,而且只要有绣花就卖的很好,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问题。记得前两年的时候要求衣服是结实耐穿,而且配色要日常,最好是能直接丢到洗衣机里去洗。最重要的是礼服一定要考究,如果能买到形制和文物一模一样的,那就值得高兴半天了。但是我想问曾经那些衣服去哪了?当然,也不能全怪商家,汉服这个市场其实也不大,然后开店的又那么多,只能去迎合市场了。然后来买的又是各种小仙女,配色一定要小清新,然后一定要粉嫩,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仙气满满。然后他们商家就惊奇地发现。原来按照她们要求去购买的布料更便宜。于是很多商家就慢慢地走上了这条路,其实也不能怪商家,毕竟人家也要挣钱,其实也是原来商家的那些情怀都磨没了,但是市场导向也就没有把握好了。
我有一个裁缝朋友他给我算了一笔账,做一件汉服,首先打板做样衣,其中要付出的花费,首先是绣花的版权,毕竟现在基本没有绣花的衣服就卖不好。大概几百到几千块钱,然后联系绣花厂,少于一百件人家绣花厂其实也不愿意干。这个风险就要架在商家头上。然后联系模特拍片,拍一件衣服就要千把块钱,然后有些模特还要这要那的,如果衣服卖不掉,最少五千块钱就得打水漂。也就逼的那些商家们必须去迎合市场。包括其实现在那些开团的商家,其实就是将一部分风险分担在消费者头上,如果没开成,也就损失的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