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爱好者之家

汉服爱好者聚集地,文化传播天堂
  • 发表时间:1970-01-01 08:00
  • 作者:
  • 来源:
  • 访问量:
  • 分享到

撑着油纸伞,在飘飘而下的雨丝中,脚下溅起星星点点的雨花——在西南石油大学的林荫小道里,一个男生身着汉服,款款而来。他是康伟,一名工商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若要比回头率,他丝毫不输

大二男生痴迷传统文化:日常穿汉服 通茶道器乐

撑着油纸伞,在飘飘而下的雨丝中,脚下溅起星星点点的雨花——在西南石油大学的林荫小道里,一个男生身着汉服,款款而来。他是康伟,一名工商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若要比回头率,他丝毫不输那些高颜值的女同学。“从去年国庆开始,到今年国庆有300多天是穿的汉服。”康伟说,他是一名忠实的汉服爱好者和传播者,奉行“全日制汉服”,除了一些不得不穿便装的场合,他都坚持身着汉服。

“他不是一般的喜欢。”喜欢汉服的人很多,但像康伟这么痴迷的不多,以至于他的同学都说:“我们学校有汉服社,但一提起汉服,同学们却会首先想到康伟。”

结缘汉服:16岁时,来自父母的礼物

每天早上,康伟会比宿舍里的室友早一些起床,一件一件地穿好汉服,将前襟轻轻地搭向右侧,卷好腰带,生怕哪个细节没有做好。等待室友们一一起床后,再一起去上课。不管是宅在宿舍里,还是上课、出街、吃饭,康伟总是身穿汉服出现在众人面前。

回忆起第一次接触汉服,是在2012年那个初中毕业后漫长的暑假,康伟在网上找到一段汉服爱好者拍的汉服题材MV,名叫《汉家衣裳》,讲述了一个人梦中见到一件美丽的衣裳,又在现实世界中得到那件衣裳的故事。康伟看后被汉服表现出来的美感,以及“清淡平易、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所感染。

那个暑假,汉服填补了康伟的匮乏感。高中之时,繁忙的学业之余,上网看图看书泡论坛,康伟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对汉服了解之中,他读完了沈从文写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作为有着厚重历史底蕴的汉服,今天的服饰学研究却仍然依赖沈著,缺乏一手资料。读过沈从文,康伟开始追随那些热爱汉服的前辈,例如前天汉民族文化网管理员、汉服吧吧主“溪山琴况”。“溪山琴况”原名汪洪波,是汉服复兴的重要倡导人物之一,但2007年年仅30岁便去世了。知道了这些后,康伟对汉服的热爱又多了一份使命感。

一年之后的高一期末考试,康伟发挥不错,父母为了奖励他,给他买了人生中第一套汉服,康伟惊喜万分。按照汉服知识,那是一套浅蓝色的“直裾”,盛行于汉代。一开始,康伟没有穿着它出门,他把它放在家里当成宝贝,偶尔才穿一穿。花了一个月时间,康伟才做好心理准备穿着它出门,那时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穿汉服,他察觉到了行人的注目,于是拘谨起来,心理也发慌。

而如今再穿着汉服出门,康伟已经不再感到拘谨。从去年国庆节开始,康伟决定践行“全日制汉服”的计划,到今年国庆为止算下来穿汉服的时间有300多天。为什么是在这个时间点突然做出改变?康伟说:“去年上了大学之后,自己更自由了,经济上也更充裕了,也希望通过坚持穿汉服去影响更多人关注传统文化。”

不止汉服传统诗词、茶道、器乐样样都会

“我的汉服贵的七八百,便宜的两三百,大部分是节省零花钱买的,也有好友礼赠。”康伟数了数自己的汉服:冬夏各四套、春秋七套、外加直裾一套、大氅两件、大袖衫一件、斗篷一件,如果再加上一些配件,算下来康伟目前可以凑齐二十余套汉服,已经完全够他日常穿着。康伟还说,现在他的便装都是父母买的,自己只会主动买汉服。

但康伟更痴迷于汉服的文化内涵,他决定用自己的生活去诠释它,而不仅仅把汉服当做一种视觉上的装饰,因为康伟对汉服的热爱是基于对中国统文化的热爱。

自幼年开始,康伟便在父母的引领下熟读《诗经》。诗歌里的那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让他和其他同好彼此以“同袍”相称。在康伟的宿舍和照片里,你会看到他弹古琴、吹洞箫、涉猎茶道、喝桂花酒,一派古风的生活。在这些传统文化爱好中,康伟尤其擅长写诗作词,他是学校诗社的管理成员之一,目前已经写了上百首。“最喜欢五代十国时期的花间词。”

在康伟看来,汉服和传统文化是一体的。“汉服是一个媒介,通过汉服可以去追寻更多丢失的传统。”康伟说。目前,康伟准备再系统的学习一下“埙”,那一种音色朴素的传统器乐。

他的烦恼:不是cosplay,更不是唱戏的

  • 返回列表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