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服运动一晃十几年,穿汉服的人也越来越多。汉服出现的场合从“服装展示”到“礼仪活动”再到“生活化”,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社会公众视野。但是,我得问一句:同袍,你确定你真的会穿汉服吗?
5当你拥有了几套不同形制的汉服后,你就可以任性地排列组合了!
1汉服跟汉元素的区别,不要把你没见过的常服都叫汉元素!
去年我在公众号专门做了一期沙龙(戳→汉元素,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请了几位资深汉服商家以及做传统文化的同袍来说说汉元素的问题。线下采访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问题:现在很多同袍其实根本就分不清汉服与汉元素,大多是单纯地以为窄口的袖子,或者半袖,或者短小利落些的衣身,就都是汉元素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大家入门时听多了“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装,有着4000年历史”这种娓娓道来的说语气的科普,我也是时候冒着被大多数死板派喷的危险,简明扼要地放两剂砒霜给大家了。
a 大家成天在网上叨比叨的中缝接袖之类,是古代织造技术决定的,但只有中缝被赋予了文化涵义才变得严格,接袖就没那么严格了(可以参照出土文物,哪怕是同时期衣物,接袖位置也很大差别的。)
1975年福州北郊浮苍山黄昇墓出土,福建省博物馆藏,彩绘花边广袖褙子,衣长120cm,通袖长182cm
黄昇墓出土的滚边窄袖褙子,衣长123cm,通袖长147cm,两袖接袖的位置还明显不在同一个地方。(以上两图引用 都城南庄汉服 《接袖答疑》页面图)
b 中国是个凡事讲究“中庸”的国家,所以除了对度量衡标准化以及秦朝对工具标准化了外,很多东西都是没有严格标准化的。所以除了官造,民造的一些衣物都是量力而行,把实用性做优先考虑的。
c 大家在考据汉服的时候不要单纯只盯着“某墓出土”或者《舆服制》之类古籍,更多还是多参考下古画,比如石窟壁画,尤其是类似《清明上河图》这类世情画,甚至是明清春宫图。毕竟以古代完备的礼制,墓葬所穿衣物绝对不可能与生前毫无差别(这也是我一直不喜欢马王堆曲裾的原因)!而《舆服制》也是记载官样多些,不会详细记载平民百姓日常家居服饰的。所以有时候一些古代人物画翻到更可信些(请相信古人的写实精神)!所以,半袖的汉服是有的,古代劳动人民也是要卷着袖子干活的,衣服也不都是长到拖地才可以的。不要把你没见过的利索常服都叫成汉元素,你让宋制的长短褙子们要情何以堪呢?
《清明上河图》局部《货郎图》d 汉元素,是“汉服元素时装”或者“汉式元素时装”的简称。是带有设计感的时装(详戳→主要看气质:T台上的中国风与汉元素)。比如完全的西式衬衫裁剪,只不过把领子换成了交领,比如现在流行的齐胸风格的连衣裙,再扩大一点范围,古风cos服甚至影楼装都可以说是融合了“汉元素”的衣服。但是在这里我们只针对能日常穿的汉服元素来说。
2 不光汉元素,汉服常服也可以混搭出时尚风。
这个小标题我死活起不出很犀利的味道来。因为太多新人同袍见到跟日常款混搭的汉服常服就说“哇塞,汉元素”。其实我是想说:完全不是一码事好伐!
举例子:最适合日常混搭的汉服款式就是“褙子”。不同材质,不同厚度,一年四季搭配各种衣服都不显得突兀。夏天内穿个吊带,或者连衣裙,褙子直接当防晒衫,春秋褙子就是个薄外套,冬天长褙子加个棉就是长大衣……并且褙子长短自由,里面你可以搭配裙子,可以搭配牛仔裤,只要色彩对了,一切ok。并且褙子还是个男女都适宜的款式,简直万能有木有哦!
石门汉韵同袍 南宫不夏的夏季褙子出街~与周围环境没有一点违和感。
再举例子:交领上襦,裁地袖子长短肥瘦正合适,那么就可以各种代替衬衫穿了。下面搭配裙子裤子都随你。
交领上襦+方领比甲,搭配短裤、靴子邮差包,尽显活力。